2025年水利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
发表时间:2025-02-24 01:19:12 来源:经典案例
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2024年,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,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、同比增长12.8%。与此同时,城市化进程加快、人口增长及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进一步推升需求,水利工程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、综合性方向升级。政策驱动下,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、
近日,水利部发布2025年第6号公告,批准发布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技术导则》等4项水利行业标准,4项标准将于5月12日起实施。
水利工程,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具有吸纳投资大、产业链条长、创造就业机会多等特点,可以有效带动经济增长。
水利工程是指为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,包括防洪、治涝、灌溉、供水、水力发电、航运、水资源保护、水土保持等项目中的涉水工程。水利工程不仅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还涉及防洪、治涝、灌溉等多个角度,其效益分为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。
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、战略性行业,承担着防洪减灾、水资源调配、农业灌溉、生态保护等核心功能。随着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加剧,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中国近年来洪涝、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持续攀升。国家层面格外的重视水利发展,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完善国家水网体系,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。2024年,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,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、同比增长12.8%。与此同时,城市化进程加快、人口增长及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进一步推升需求,水利工程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、综合性方向升级。政策驱动下,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,智慧水利、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焦点。
政府主导的水利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。2024年1-8月,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8019.4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重点投向防洪工程、国家水网、水生态治理等领域。例如,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24年1月通水,年输水量17.08亿立方米,惠及超3200万人;黄河下游防洪工程、长江中下游河势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。农村水利建设同步加速,2023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%,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新增717.2千公顷。
水利产业链上游以建材、设备供应为主,中游涵盖设计、施工及养护,下游对接政府与城司。近年来,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渗透,数字孪生流域、智能调度系统等应用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率。例如,水利部推动的“四预”(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)能力建设,使防洪响应时间缩短30%。
尽管整体投资提高,但区域资源配置仍不均衡。东部地区因经济实力强、技术密集,率先实现智慧水利覆盖;中西部地区受限于资金和技术,部分老旧工程亟待改造。此外,行业集中度较低,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、技术壁垒高等问题,2024年规模以上公司数减少12%,但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3.5%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《2025-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的潜在能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》分析:
当前,水利工程行业正处于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优先”转型的关键期。政策层面,“双碳”目标与《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》要求行业降低能耗、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,2024年发布的《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》明白准确地提出,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万亿,再生水生产能力新增1500万立方米/日。技术层面,数字孪生、AI算法等创新应用加速落地,推动工程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跃迁。然而,挑战亦不容忽视:国际环境复杂化推高材料成本,欧盟碳边境税增加出口压力;国内部分工程仍依赖传统工艺,高端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0%。未来,行业需在绿色转型、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中寻找平衡,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到2025年,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占比将达2.2%,数字孪生流域覆盖率超60%。智能传感器、5G通信技术将实现全流域实时监控,AI驱动的洪水预测模型精度提升至90%以上。例如,黄河数字孪生系统已实现洪峰模拟误差小于5%,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持。
生态修复与节水技术深层次地融合,河湖生态缓冲带、人工湿地等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5%。到2030年,再生水利用率将超25%,海水淡化、雨洪资源化技术规模化应用。此外,光伏水泵、低能耗污水处理设备等绿色商品市场占比将突破40%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投资超2.5万亿元,重点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、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调水项目。同时,城市地下管廊、海绵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占比提升,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防洪达标率将达90%。
东南亚、非洲等地区水利需求旺盛,中国将通过技术输出、工程承包参与全球竞争。预计2025-2030年,中国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亿元,越南红河治理、埃塞俄比亚灌溉工程等成为标杆项目。
水利工程行业作为保障国家安全、促进经济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,正迎来政策与技术双重红利。短期看,行业需破解区域发展失衡、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等瓶颈;中长期需依托技术创新,构建“智能驱动、绿色循环、内外协同”的新发展格局。未来,三大主线将主导行业走向:一是智慧化升级,通过数字孪生、AI算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;二是生态化转型,以节水产业、河湖修复为抓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;三是全球化布局,通过技术输出与国际合作增强产业影响力。
企业需把握细分赛道机遇——头部企业聚焦重大工程与核心技术攻关,中小企业深耕区域市场或专业化服务(如智能监测、定制化节水方案)。投资的人可着重关注智慧水利解决方案供应商、生态修复技术企业及海外工程承包龙头。总体而言,水利工程行业将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共振下,成为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、保障水安全的核心力量。
想要了解更多水利工程行业详情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5-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的潜在能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》。报告对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供需状况、发展现状、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,重点分析了国内外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、怎么来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、行业的发展建议、行业竞争力,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。报告还综合了水利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,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